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普遍的热情与客气!

初到美国,最让我们不适应的是处处有人和你打招呼。住进宾馆后,只要在宾馆里见到人,无论是前台、维修工、服务生、住客,见了面都和你热情打招呼。到了超市,买东西的人,收银员、导购,也和你热情打招呼。我们去参观女儿就读的高中时,只要是在楼道里遇到的老师,都热情地打招呼。一天下来,光HELLO就说了不知多少。除了HELLO,还有THANK YOU EXCUSE ME SORRY 这几个词用的频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在小地方,这种感觉更明显。到了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人们热情似乎有所减少,但客气话也一点没少说。

除了说客气话,还有回答问题的热情。在纽约地铁换乘时,因为不熟悉线路,问了一个在地铁里卖东西的人。那人反复地,用很慢的语速告诉我们直走、右转、下台阶、坐N号线,朝X方向。而在洛杉矶转机换航站楼时,机场巴士司机也反复确认要去几号航站楼,乘哪个公司的航班。在纽约JFK       机场乘机场火车、买地铁票时,都有服务人员主动上来问“需要帮助吗?”

我们在纽约住在一家叫SLEEP INN的宾馆,离机场不远,我们先后三次坐它的班车去机场。按规定,这个班车只需要把客人送到一个叫“FEDERAL CIRCLE”的地方就可以,因为在这里可以换上机场火车到达各个航站楼。但第一次车上有两拨人,都不知道怎么坐机场火车,开车的司机是个黑人小伙,就把那两拨客人送到他们要送的航站楼。第二次是我们送女儿回夏洛特,车上只有我们,我们问他能不能送到航站楼,刚开始他说不行,结果还是送了。第三次是我们走,也是把车上的人都送到了航站楼。

在各个大学,负责带着参观的学生也是热情异常,在参观的路上,滔滔不绝地介绍学校历史、特色、各处建筑,还讲笑话,尤其是几个黑人姑娘,看样子都像又蹦又跳的样子。

我们参观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个周一,按时间推算,一天应该有不少于十拨人参观,而类似的参观会持续几个月。像排名如此靠前的大学,花如此大的代价和精力接待来参观的准学生及其家长们,学校欢迎大家报考的态度可见一斑。好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也可见一斑。

种族大融合!

在北京的街头,可以听见各种口音的普通话,由此可知北京人来自全国各地。而在美国,尤其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能看见各种肤色的人。我在地铁上观察过,非白种人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而且,即使是黑人,也有各种程度的黑。有些确实像墨一样黑,有些皮肤已经和我们接近了,而头发和嘴唇却有典型的黑人特征。在唐人街,处处可以听见中国话,看见中国字,我们在一家超市中还看见了“洽洽瓜子”。想想在几百年历史中,黑人从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成为公民,华人从没有任何地位的劳工成为公民,成为这个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至在政界、商界担任重要角色,这种种族、文化的融合程度是何其大啊!美国的各界精英是如何挖掘、形成这种能凝聚各种文化、各种肤色人群的共同价值,使如此复杂的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话题:



0

推荐

自在卷舒

自在卷舒

73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金融业内人士,先后在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