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70前,在和同学、朋友聚会时,常常能听到这个同学、那个朋友移民的消息,与此同时,也常常听到“国外有什么好”、“某国不是挺好的吗”、“出去多寂寞啊”等等一些看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的事情,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持的立场不同,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种角度、立场的差异,并不应该让我们走向不可知论,产生“都有道理,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的想法。有些不同认识,反映的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而有些不同认识,则是对同一事物同一侧面完全不同评价,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大家都可以认可的分析框架下,对绝大多数事务其实都应该有至少接近的认识。或者是围绕这个框架大家可以讨论,不断地修订这个框架,从而先形成一个大家可以普遍接受的框架,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对观察的事物进行辨析。除非是对这个分析框架根本就不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么,在是否出国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一个好国家的标准?
如果让我提一个标准,那就是这个国家应该是能让人“免于恐惧”的。
免于恐惧表面上看是一个笼统的标准,但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其一点一点地细化。比如,我们应该能免于疾病的恐惧。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像生,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老是自然规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死只是或早或晚。唯有病,是既不可能没有,又可以加以控制和影响的。
要让人尽可能地免于疾病的折磨,无非需要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安全的水、空气、食品,人们在吸收必须的水、能量、各类矿物质的同时,也在摄入毒素,在维持机体运转的同时,又在破坏机体的能力。人们不应该生活在一个物质不匮乏,却匮乏“干净”的国家中。二是要有科学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和锻炼,孩子不是天天忙于上各种辅导班、课外班,不会以50%、70%、甚至90%的比例出现近视眼、身体机能下降等现象。成年人不是忙于加班、应酬,超过人体需要和处理能力地摄入酒精、脂肪、糖分、盐等等。三是有足够良好的医疗条件,从经济上人们可以承担得起,或者有人承担,而医疗工作者又是尽职尽责的,没有除了治疗必须的要求之外的其它要求。
除了免除疾病的恐惧,人还需要免除受到各种侵害的恐惧。比如对个人财产的侵害,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房子还是土地还是工厂还是存款还是其它物品,在你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大家都只能通过自愿交易的方式,实现财产权利的转移。而如果你违反法律了,则须通过法律约定的形式进行处置。如果到处都是指定交易方式、指定交易价格、指定交易对象,那么大家的财产权是得不到保护的。对财产权利的侵害即使今天没有发生,明天也有可能发生。还有对人身自由的侵害。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在网上说了几句话就消失,会不会因为做了其实有助于社会进步的事而遭到羁押,会不会因为转发了帖子而接到莫名的电话。
人们还需要免于无知的恐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探求未知世界的历程,无论是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人们摆脱无知的成果。免于无知的恐惧,应该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不仅是在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是在认识社会的社会科学方面,能学到真实,至少是接近真相的历史,能了解到其它国家、社会真实,至少是接近真实的信息。免于无知的恐惧,还要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有思辨的能力。没有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其实就不可能摆脱无知。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能让民众免于以上的恐惧,那它就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平等的、让人有尊严的国家或社会。它很可能是一台绞肉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绞在里面。从怀孕就担心上幼儿园的家长,从周末四处奔波上各种补习班忙于小升初的小学生,从一遍一遍做题、面临“一分一操场”压力的中学生,从处心积虑一心想着如何能当上学生会、社团领导的大学生,从揣着钞票给园长送、送校长送、给领导送、给医生送、给大大小小官员送的家长下级患者被管理者,一直到位居高位一览众山小却天天担心的高官们,没有人能幸免。大家都在这台巨大无比的绞肉机中翻滚着,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要过的生活?
虽然没有某个地方可以百之百地免除我们的恐惧,但80%、60%和20%、10%还是有区别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