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即使这两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接近7%的速度,仍然处于较高的速度。随着这种势头的维持,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超过了历史上已有的增长案例,现代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这种持续的增长。更有人提出现代经济学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已经失去了解释能力,失灵了。
事情真的如此吗?未必!
现在大家认可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形式,最主要的就是GDP的增长。GDP作为一个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简洁、可比、可量化等等。但它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过于简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方面难以通过其得到反映。而且,作为一个经济统计上使用的指标,其计算过程也有若干假设进行约束,而这些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又降低了GDP的可信性和可比性。
从核算GDP的过程看,现在我国的GDP主要用收入法进行核算(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三种)。所谓收入法,就是对一国所有常住单位产生的薪酬、生产税、盈余、折旧等进行统计。
从以上四面看,我国GDP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毫不奇怪。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所谓“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改革改放后,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业领域转入工作、服务业领域,全社会薪酬必然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我国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生产税所包含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以及各类附加是我国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税的持续增长也是必然的。近几年在我国GDP增长已经减速的情况下,我国的生产税增长仍保持了非常高的速度。
第三,企业的盈余也是构成GDP的主要部分。而企业的盈余是企业经营收入扣除各类支出、成本后的结余,扣除的部分,既包括前面的薪酬、生产税,也包括后面的折旧,还有一些未包括在内的成本,比如环保的成本,劳工安全的成本、消费者安全的成本,还有能源生产的合理成本等等。各种环保设备的安装与否、运行与否,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盈余。
第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就上外延扩大,以“铁公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也是折旧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从核算内容看,我国经济如果还想保持高速增长,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只要继续大搞铁公基,继续忽视环保,继续征收高额的生产税,就可以维持GDP的增长。但问题在于这种增长方式能持续吗?其后果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能承担吗?
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现代经济学不仅没有失灵,而且可以非常好地解释为什么实现了增长,这种增长的代价是什么!
现代经济学有几个基础,一个产权,一个是分工,一个是交易。这三个基石可以毫无悬念地解释近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而经济学中有关市场失灵、过度管制、外部性等理论,则可以解释这种增长的代价,以及适当的应对措施。
中国经济从GDP核算的角度确实很令人惊叹,也似乎创造了奇迹。但如果从更长的历史发展看,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惊喜,全都是过去已经上演的剧目。说现代经济学失灵还为时尚早。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