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就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从这一点上说,全国性银行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银行发展。从现实情况看,确实各家全国性银行也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上迈出了大步,在服务客户、管理风险方面开发了很多产品和应用。
那么,对于客户、业务有明确的地域限制的区域性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呢?
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互联网对银行业务带来的什么影响?
从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变化是最重要的:一是关于渠道,二是关于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现在办理银行业务的终端已经从原来的线下搬到了线上,从传统的网点、柜台拓展到了每一部手机和每一台电脑,数量也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且还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不休息。银行在线上的业务品种也快速增加,从传统的汇兑支付,拓展到缴各种生活费用、买基金、买理财、结售汇,现在有些银行还实现了贷款申请的线上操作。这个发展方向是银行业务渠道多元化、线上化、突破各种限制,快速、高效、低成本。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关于信息来源和信息量的。电商的快速发展是这些年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一大亮点,许多人过去在线下的行为都线上化了。包括购物、餐饮、聊天、搜索、看电影、找工作等等。这种线上化使得所有参与者都会在网络上留下其行为痕迹。而这种痕迹也就可以成为分析其行为偏好的信息来源。这种对个人信息的分析,可以改善银行的客户寻找、精准营销和风险识别。
有了从渠道、信息两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区域性银行的应对策略也就呼之欲出了。
一是各类业务互联网化。银行应该以监管要求为底限,除监管要求必须现场办理的业务以外,其它业务最大限度线上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扩大信息来源。由于区域性银行有客户群较小,经营范围也有限,不能学大银行建设自已的电商平台,为了扩大信息来源,应该加强和主流电商和社交平台的联系,购买其交易信息。另外,区域性银行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合作,将各区域性银行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更大范围,甚至是全国性的数据仓库,为客户搜寻和风险识别创造数据基础。
三是强化信息分析。数据的价值在于分析,进而支持决策。现在各家银行都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但这些数据利用率并不高,很多银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分析模型,甚至没有形成进行数据分析的习惯。有些银行的数据质量还很差,无法支持数据分析。要想让银行现有数据、以及外购的数据形成生产力,就需要加强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建立专门的分析团队。从行为与交易的相关度着手,建立客户行为分析、客户搜寻、精准营销、风险识别的分析体系。目前,监管部门通过EAST识别风险的做法,值得认真借鉴。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