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0日)上午两个市场又是暴涨,不知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担忧,虽然现在为这次股灾作结论还早,可这次股灾真的过去了吗?虽然目前的结构转型、国企改革、减负限权总体看好,但满盘红,个个涨停的疯狂,会不会又有灾难等在前方。
第三,关于应否救市双方的分析
从6月19日初现千股跌停开始,政府救市的呼声不断高涨,而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仔细分析,其大体构成为:
救市派:股票深套者、危机论者、政府万能论者、温情主义者。他们是出发点不同,但声音一样的四种力量。
股票深套者主要是基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其它,希望借政府的力量减少损失,甚至盈利。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相信市场调整的,也是入市多年的投资人。但由于此轮调整速度太快,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这是一类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救市论者。
危机论者则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拨力量,他们通常也是阴谋论者,什么都是阴谋,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夸大其辞,通过描述一个黑暗的未来恐吓公众,从房地产市场、人民币汇率调整、地方融资平台、表外业务等等,统统都是他们描述恐怖前景的素材。
温情主义者则是看到不少股民亏损严重,甚至倾家荡产,出于悲悯之心,希望政府救市。这些人其实是对市场经济的残酷性没有清醒的认识,过去说,商场如战场,战场是不讲温情的。
政府万能论者则是过去长期政府包办一切、干预一切,甚至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运行中稍微有点波动,就希望政府出手,虽然很多事政府现在已经无给为力了,但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很难转变。
与此相对应,反对救市者出包括几个部分:非股票投资者、已空仓者和作空者、市场论者、公平论者。
非股票投资者因为没有直接利益在股市中,所以股市暴跌对其没有影响,而如果政府救市时如果动用其它的公共资源,其后果这个群体肯定也要承担,所以他们反对政府救市,主张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
空仓者和作空者是乐见股市下跌的,作空者可以直接获利,空仓者则可以买到便宜的股票,政府救市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市场论者则是坚信市场自发调节的,他们认为目前的下跌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是市场价值回归的过程,政府干预会损害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更会损害政府信用,还会使投资者养成政府依赖的心理。
公平论者则是从公共资源使用、市场种类、市场波动的角度进行讨论,他们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如果应该救,其它市场是不是应该也可以救?虚拟经济的应该救,实体经济的是不是也应该救?那公共资源岂不是都得用于对各个市场的救助中?那如何惩罚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冒险者呢?如果我们形成一个冒险的收益归自己,市场波动了,损失了就由政府来不许市的氛围,那以后我们经济、社会岂不是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第四,留下了什么问题
所有的事情都将过去,所有的事情也都将来临。这次股灾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思考机会,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我们应该如何界政府的行为边界、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全球化进程、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些微观的交易制度等等。
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讲,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
一是信息透明。本次股灾的导火索是检查非法配资,从检查开始,到股灾发生后,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市场面,我感觉信息缺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什么样的机构参与的配资,总配资额有多少,总体杠杆率多高,哪些股票是配资者重点购入的股票,哪些账户经常联动等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很大教训就是监管者不掌握数据,各种创新有多少,各类机构持有多少,总市值有多少,价格波动导致的减值有多少等等,没有一家市场机构或者一国的监管者掌握。我们这次似乎又重蹈了覆辙。尤其是我们只是在股票市场和金融期货两个市场,都是场内市场,都有很先进完善的交易、清算、托管制度下,我们也不掌握这些信息。由于缺乏透明度,价格波动带来的不是客观的数据分析,而是各种猜测、谣言、阴谋等,进而是政治化、民粹化的论调。
二是投资者教育。这轮行情从去年开始,有大量的新投资者进入,从年龄上讲,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以前没有参与过股票投资,对于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在示范效应影响下,很多人参与了配资,导致了很大损失。证监会虽然经常发布风险提示,但由于缺乏实质内容,人们更愿意把它看成例行公事、免责声明。
三是政府权力的边界。我国是一个有上千年专制文化传统的国家,政府主导一切、管理一切、政府万能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障碍。这轮行情中,从开始涨到暴跌,都能看到政府的影子,人民日报说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政府高官到处说改革牛、转型牛,央行不断增加流动性供应,都是推动牛市形成的动因。而到了暴跌前,国内股票出现了没有理由不涨的现象。投资互联网金融,涨!员工持股,涨!定向增发,涨!高管激励,涨!甚至重组失败也涨!而暴跌后,不准开空单、停止IPO、甚至专项检查作空等等行政管制、选择性执法,都对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对政府形象形成冲击。我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资本市场体量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理性地自我克制,如果继续如此之深地干预市场运行,后果难以想象。
四是制度设计局限。从这次股价暴跌过程看,一些规则设计方面的缺陷非常明显。比如涨跌停板制,市场气氛恐慌时,越想卖越卖不出去,市值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投资面临平仓,导致进一步的下跌和平仓。还有股指期货,本来作为可以作空的机制,是应该起到平衡市场作用的,但从这次看,却是助涨助跌。应该组织业内专家,认真研究这些问题,针对各种制度、机制的缺陷,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
五是如何借鉴历史。在这次政府救市的争论中,很重要一个认识上的分歧就是“别的国家救得,为什么我们救不得?”其实不是救不得,而是到没到救的程度,应该如何救!这次很多人都在讲1997年香港政府阻击国际投机客,和2008年美国政府救市的例子。其实仔细地观察这三个例子,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无论从国外环境、国内的情况,还是事件本身的影响范围,美国和香港面临的问题要远远大于本次股灾。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