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9日。沪深股市上千只股票涨停,广大投资者额首相庆,终于长出一口气,乐观人士更是判断:股市开始反转了。

这次大涨是政府救市的胜利,还是市场自发调整的胜利?

支持政府救市者自然认为是救市的成功,甚至有人玩笑地说“公安部介入调查恶意做空才是王炸啊”。而市场调节论者说,虽然指数还在3500点左右,但大部分股票都已腰斩,相当多已经跌去三分之二,投资价值已然体现。马上进入中报披露季,部分投资者入市建仓正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而类似的争论从6月16日大跌起,就一直存在,而到了6月19日出现千股跌停后,有关政府救市的争论更是甚嚣尘上。

关于政府是否应该救市,在经济学界、政界一直是有争论的。但凯恩斯有句经典的判断“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去”为所有政府救市论者提供了支持,即使经济有可能会自动调节均衡,但也应该关注短期的可用工具。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也都将政府救市界定在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因为这种状况危及的是全体国民的利益,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政府在此时是应该积极救市的。

所以,要讨论政府救市的问题,首先是应该讨论有关危机的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在一般的眼中,肯定是灾难,工人失业、企业倒闭、物价飞涨、银行挤兑,甚至发生社会动乱,甚至战争。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危机中出现的现象,都对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引起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每一次危机都会出现最严重的现象,比如社会动乱、战争等,也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引发最严重的后果。而且,那些发生最严重后果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有着其它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从而使其社会非常脆弱,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会连锁出现政治、社会危机。从这个角度讲,不能因为曾经发生过,就把每次危机的后果预测的如此严重,从而过早、过重的采取政府干预措施。

此外,从经济危机有后果看,每一次危机都是资产重新配置的过程,都为下一次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人财物方面的准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没有发改委、没有产业政策,那产业结构调整怎么实现的,一是市场竞争,二是经济危机。

此外,每一次危机都暴露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从而让人们反思、完善这些制度,使制度更加合理。比如各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在大危机的情况下出台的,这些制度都为社会安定提供了安全垫,保证了危机时不发生社会动乱。

所以,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实际上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对社会财富形成巨大破坏,另一方面,又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危机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政府应该当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危及全社会安全与秩序的程序时才进行干预。

第二,如何认定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危机不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在农业社会,通常是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歉收、绝收进而演变为全社会的经济危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的经济危机频频出现。到了现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在一国经济体系,甚至全球经济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引发经济危机成了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特征。

但是,并不是每次资本市场动荡都会引发经济危机的,资本市场的动荡需要有一个传导机制,才会引起经济危机。比如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前提是美国信贷机构给信用不好的人放了很多购房贷款,利率很低,同时这些贷款被证券化了,卖给了很多机构,尤其是大量的金融机构。那当美联储加息后,这些借款人还不了贷款,证券资产跌价,持有这些证券的公司计减值,进而亏损,股票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收缩贷款和投资,实体经济得不到融资,支付不了债务,破产倒闭,这就经济危机了。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传导机制就是美国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比方向的高度证券化。证券价格的波动对其盈亏、流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判断资本市场动荡是否引起经济危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有没有传导机制,将资本市场的风险传导到其它领域,二是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时,美国政府、美联储并没有着急救市,但随着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时,才出手。其实这时候救市在美国也有很大争议,既有认为救晚了的,也有仍然坚持认为不应救的。当时美国财政的救市方案在国会表决时,并没有把握肯定能通过。而当时的现象已经是大量债务违约、大量金融机构破产、股市已经一汇千里、失业率急剧上升了。

判断是否发生经济危机,或者判断是否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决定政府是否救市的关键。应该建立一套指标来明确,包括股票指数、金融机构放贷数量、金融机构破产数量、企业破产情况、失业率、物价、外汇储备流失情况、房产价格指数等,绝不应该以单一的股票价格来判断。如果只有大幅的股价下跌,顶多是“股灾”,不需要救市。

但随着我国金融工具的增加,从股市向别的领域传导风险的渠道是存在的。比如以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个人消费贷款等形式,不少资金都投入的股市,持续的价格暴跌很有可能会导致这部分资产受损。

到底有多大影响,会造成多大损失,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是否能承受,是否会导致这些机构亏损,甚至更大的风险,需要数据支持。有些救市论者的一个很重要的立论依据就是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完全靠推理、推测,给大家描述了一条从黑暗走向黑暗的不堪之路,试图吓唬公众,这种空来空去的逻辑是万万不可以作为决策依据的。

总结以上的观点:经济危机是有正面作用,不应全盘否定经济危机;政府只应该在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时才出手,而严重经济危机需要一系列指标和现象来确认,单一市场的波动需要关注、分析,但不应干预。

话题:



0

推荐

自在卷舒

自在卷舒

73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金融业内人士,先后在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