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是清华大学文一教授评论西方经济学的,大体内容是:他搞了多年经济学研究,一直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就是私有制和市场化,只要搞了这两样,经济一定会实现高增长。而且政府是个坏东西,产业政策也不应该有。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国家搞了私有制,也搞了市场化,经济并没有高增长。反倒是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政府高度干预,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产业政策,经济却实现了高增长。一定是西方经济学出了问题。而且现在看,它肯定会出问题,因为这套理论从来没有指导过哪个国家实现过工业化,西方在这套理论出现前就已经完成工业化了。文一教授的这种说法对吗?

西方经济学说的私有制和市场化到底是什么东西?毫无疑问,西方经济学(姑且先这么叫吧,因为我其实认为没有西方经济学这个东西,只有经济学)是讲私有制和市场化,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的配置,就目前而言,人类现有实践证明,只有在产权清晰(私有制)和市场机制的前题下,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的,由此才能带来人类财富的增长。但在这里,私有制和市场化并不是两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没有其它约束条件的制度安排。因为从人类现有实践看,事实上是有多种私有制和市场化的。比如,有的国家的法律制度是私有制的,但在这个国家中,一部分人可以对另一部分的私有财产进行无成本,或者是低成本的剥夺。在另一些国家,虽然建立了市场机制,但一部分市场主体在交易中拥有特殊地位,并且可以利用这种特殊地位获得超额收益。这样的私人制和市场化显然都不是西方经济学所说的私有制和市场化。其实经济学早就讨论过平等的市场交易和不公平市场交易,法治的私人制和人治的私有制,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和权贵市场经济的区别,不知道文一教授为什么无视经济学的成果,而只愿意将其抽象化、简单化。

现代经济学否定政府的作用吗?现代经济学在承认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有效性的同时,对政府作用的看法其实是两面性(当然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否认政府的作用,但那毕竟不是主流)。一方面承认政府有形的手对资源配置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也已承认政府作用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宏观调控方面。几乎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材都有专门的篇幅(很多教材占到接近一半的篇幅)讨论政府的作用,这些讨论不是否认政府的作用,而是讨论政府的政策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减小对市场的负面作用。不知道文一教授为何无视这些。

产业政策的效用如何评价?在这段视频中,文一教授对中国的政府干预、产业政策似乎是大加赞赏的。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许多产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卫是这些成就到底与产业政策什么关系?二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代价是什么?比如中国的彩电行业现在产量在全球是第一位的,而且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那这些成就与扶持彩电发展的产业政策是什么关系呢?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扶持彩电行业发展,国家计委曾经确定了100多个彩电定点生产企业。但遗憾的是,现在这些企业全都破产倒闭了,现在的彩电巨头没有一家是当年的定点企业,全都是是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这到底是产业政策的作用,还是市场竞争的作用呢?从十一五开始,很多省份制定了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确实推动了各地GDP的增长,但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产能过剩的现象愈发严重,大量资源被投在低产出、高污染、高耗能领域,这样的产业政策从长远看,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经济学与工业化是什么关系?文一教授的演讲中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西方经济学其实没有指导过哪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因为在它诞生前西方的工业化就已经完成了,而它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指导,现在看也是失败的。这起码说明文教授是缺乏历史视野的。经济学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任何现代经济学的教学都不会只从马歇尔、从边际革命开始,最起码要从亚当斯密开始,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其实就是和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一起发展的,即使在那个政府极少干预经济的时代,政府在制订有限的经济政策的时候,也是遵循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如果文教授能系统地学习一下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可能就会改变一些看法。

为什么会出现文一教授的这种言论?最近十多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提高,影响增大了。这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这些声音的基本腔调是赞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置疑甚至批判西方经济学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国有企业、政府各种方式的干预大加赞赏。这些声音既有林毅夫、文一这些学院的教授,也是张维为、李世默等这些市场或社会人士。出现这种声音并不奇怪,一个健康的社会就应该有多种声音的存在,通过相互充分的讨论、争论才能使大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但上述这些认识都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昌过于高估GDP在评价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水平中的作用。GDP是个什么,它是一个统计指标,它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通过计算形成的一个指标。它有简明、规范的特点,可以进行跨国、跨期比较,但其计算基础却存在巨大的不可比可能。比如,构成GDP的一个重要部分的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利润又是收入减去成本,当环境成本没有计入成本时,企业利润就会非常可观,由此就会带来GDP的增长。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怕的增长,一种 后患无穷的增长。这样的GDP增长虽然从短期看,非常诱人,但长期却是极其危险的。我们的GDP高增长的背后,有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和食品安全形势、有超量的货币投放(从2002年到2016年,我们的GDP增长的5倍,货币供应量增长了7.4倍,社会融资增长了9.5倍)、有6000万留守儿童、有快速增长的癌症发病率。作为一个学者,一个负责任的研究人员,仅仅把眼睛盯在GDP上,是远远不够的。

话题:



0

推荐

自在卷舒

自在卷舒

73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金融业内人士,先后在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