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近期的一些研究,全球各主要央行对央行核心利率的调整都采取了“利率走廊”的方式。所谓“利率走廊”,简单说就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支付利息,由此形成一个利率下限,同时央行对金融机构超额准备不足的部分进行融资,并收取利息,由此形成利率上限。央行通过控制利率的上下限,形成一个利率走廊,当市场利率在这个区间中时,央行可以明显地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频次,从而使市场利率处于自发调节状态中。

“利率走廊”原来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经济体央行采用的操作手段,这两年,美国也逐渐采取这种方式。2012年我国央行的一项研究奖一等奖获奖研究成果也是研究这个问题的,而且这个研究提出我国未来的利率引导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仔细想想,如果我国也采取利率走廊模式,似乎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既然是走廊,一定会有一个区间。这个区间从各国央行的实践看,通常在25个BP左右,总之不能太大。而我国虽然已经有了形式上的利率走廊,但区间太大,再贷款与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区间多达250多BP,再贴现与超额准备金利率也有150多个BP,如此大的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没有区间,因为央行如果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就会出现经常性的利率上下波动,反而会增加市场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冲击。

第二,既然是利率走廊,就一定会有一个利率上限。这个上限从哪而来?如果是央行自己定的,要想让市场利率在区间内波动,央行就要有超强的市场预测的研究能力,否则市场利率很可能会超过上限。而我国的事实恰是如此。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不合理,我国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都承担着比较高的利率,民间利率更是高达20%以上。如果趄有一个央行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法定机制,很可能会出现套利现象。

第三,是道德风险问题。利率走廊内的运行机制是金融机构钱太多,就存在央行,得到利息;金融机构钱太少,就从央行融资,支付利息。这样金融机构事实上就得到了流动性的保障,顶多就是多付点利息。对于一些经营比较激进的金融机构,很可能就会出现道德风险,采取激进的经营策略,采取高风险的经营策略,而把流动性问题交给央行。

第四,我国目前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执行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国家,而且准备金率还很高,这个制度事实上使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是失衡、失真的。除了法定准备金,我们还有贷款规模限制,还有存贷比限制。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使资金供求信号不真实。以及目前实行的一些考核制度,各银行季末冲时点、调表、表外表外互倒等操作,为地增加了利率的波动。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纠正,这些基础制度得不到改变,我国的利率走廊操作将存在很大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自在卷舒

自在卷舒

73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金融业内人士,先后在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