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上篇博客中我说了关于国内教育中有关科学素养的一些看法,之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和具体的教育方式相关的。
比如在国内的中学,有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都简化成了背诵:定律、定理、公式、方程、分子式、符号等等,科学思维中最重要的假设、推理、论证荡然无存。包括历史课,也是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的组合。
前不久看到一个博文,讲中日美关于历史教育的。
美国老师问忽必烈的父亲如果早死几年,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查了文献知道忽必烈的父亲是窝阔台,窝阔台则发动了蒙古国的第一次西征。于是学生就围绕着窝阔台的作用、西征、西征带来对欧洲的人口流动、疾病流行等进行了分析。
而中国老师则让学生们记住西征是哪一年发生的,最远打到哪里,是谁发动的。
日本老师问学生中日为什么会发生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有什么影响。
学生查了文献知道了战争的前因后果,日本的明治维新、当时中日俄关系,历史背景,又分析了战争对中日两国军事、民族心理、两国政治格局等的影响,中国学生则是记住哪一年,在哪里,标志性的战役是什么,签订了什么条约,赔了多少钱,割让了哪些土地等。
从这些教学故事来看,中国教育由于“应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是显而易见。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其实,除了科学素养,经济学素养也是很重要的。
经济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研究的也是资源的配置。人们总是在成本、收入、机会成本、效用等之间选择。
资源是稀缺的这是基本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无论是个人的时间,还是在学校要修的学分,选择专业和学校,以至于后来选择配偶、工作,乃至生活的地方,无不要遵循资源配置的思路。
在西方很多国家,学生很早就要求参与经济活动,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培养这种意识。另外,学校开设的有相关课程,学生们可以学习相关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发达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市场经济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遇到相关问题,可以进行相关思考和体会。
由于我们的经济体制仍是一个计划管制和市场经济混合的体制,很多领域市场规律无法发挥作用,政府也常常违背经济规律决策,使得不们在这方面的观念极为混乱,学生培养这种素质基本无从谈起。
比如现在推行的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就是这种荒唐政策的典型代表。
一个国家之所以需要修高速公路,就是为了满足一部分出行者对于速度的要求,这些愿意为了速度多支付成本。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来讲,最重要的要素是速度要快。而为了保证速度,收费是必然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个门槛,只有愿意付费、承担一定成本的消费者才会被接受进行消费。
而当高速免费后,必然会出现很多本来不愿意承担成本,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消费者进入高速路,使有限的高速资源完全得不到发挥,从而彻底破坏修建高速公路的意图。
另外,之所以有些公司愿意投资修建高速公路,也是这些公司认为通过高速公路的修建可以获得利润,可以获得符合其预期的收益。而不刘高速收费,会破坏这种收益预期,进而破坏既以形成的合同关系。
从小里说,免费政策会破坏政府的信用。由于这种政策是中央出台的,也会破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大处讲,有可能会对修高速这件事产生影响,投资者无法预期以后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没有稳定的预期,就不可能有稳定的长期投资。
而类似的事情在很多领域都有,比如银行收费问题。银行收费一直是媒体特别爱炒作的话题,似乎是银行收费越少越好,越低越好。
其实现在银行都是商业银行,而上市银行资产占了银行业资产的80%以上。银行业虽然在设立上仍然有行政保护,价格也有行政保护,但业内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如果哪家银行真敢乱收费,一定会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的。而适当收费既是对银行开展各种业务的补偿,也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比如银行租用的网点,这几年租金飞涨,租用的押款车也是一口价,银行为了增加服务功能,每年都要的信息系统建设上投入以亿为单位的资金。如果不收费,怎么可能弥补这些支出。
很多人一方面说银行收费标准高,一方面又嫌银行股价低不活跃;一方面批银行收费项目多,一方面又说到银行办业务排队时间长。其实那些批银行收费的人谁认真想过收费、利润、产品创新、服务改善之间的关系呢?
这两天央视自以为讨好消费者的一个调查遭到网民的嘲讽,这实在是咎由自取。一个卖咖啡的,人家爱卖多少卖多少,爱卖什么档次卖什么档次,有人愿意买,有人愿意卖,有什么可指责的?还有前段时间抨击进口车卖的贵,也是这个问题。这些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政府也好,媒体也好,既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去管人家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记者不懂,很多官员不懂。还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在干一件好事呢。
从国家讲,我们要建设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要靠价格调节供求关系,就要靠收入弥补成本,就要引导资源向最高效的领域配置,就要尊重生产者、消费者的自主交易权,自主定价权。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们的社会环境不是市场经济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传统是泛道德化,泛政治化,学校教育又缺乏相关内容,大家上大学以后又学了这种或那种专业,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很少的机会系统学习经济学知识。可大家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进行媒体,掌握公共话题的话语权。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进入政府,成为公共事务的决策者。可这些人连基本的经济学修养都没有,怎么能相信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决策会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经济学原理呢?能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呢?
 
话题:



0

推荐

自在卷舒

自在卷舒

73篇文章 152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金融业内人士,先后在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研究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等。

文章